日期:2016-1-4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医学研究表明,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。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-28℃之间,最理想的温度是15-20℃,此环境中人的记忆力强,工作效率高;温度在4-10℃时,发病率较高,在4℃以下时,易生冻疮,发病率更高。环境温度高于28℃时,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。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、中暑、精神紊乱。在30℃时,身体汗腺会全部投入工作;气温高于34℃,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,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,特别是心脏、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,死亡率明显增加。37℃以上的高温对人体的蛋白质有一定的破坏。若人体温度达到40℃以上,生命中枢就会直接受到威胁。
这是因为人体是经过大脑的中枢神经来指挥正常活动的,体内产生的热量和散发的热量基本上相等,体温一般保持在36.5-37℃之间,人体的散热,除了通过呼吸、大小便外,主要通过皮肤层散发热量。由于高温天气的出现,导致人体的热平衡被破坏而产生中暑和其他疾病。所以气象上就把当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2℃时定为高温天气。